产地:福建德化
规格:口径8.3×高5cm,容量:150ml
净重:219g
包装:礼盒(长14×宽14×高12cm)、礼袋
总重:0.73kg
材质工艺:
茶盏手工拉坯成型,圈足及盏底露陶土胎体,放置稳实,刻手作名家篆书“王顺印”,更具收藏价值。
霁蓝釉,蓝如深海,釉面明亮匀净
外壁施“祭蓝釉”,生坯施釉,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,入窑在1300℃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。色泽深沉,釉面不流不裂,色调浓淡均匀,呈色稳定。
鎏金,华丽名贵,软化水质
●内壁“鎏金”,即把24K金研磨成粉,经过高温融化成釉水状,施于茶盏内壁。
●不少人认为黄金之于茶器的作用,仅仅是彰显名贵的装饰,实际上黄金对茶汤的作用远远超出您所想。黄金能让水质软化,使口感变得粘稠,这才是黄金茶器的核心所在。
菩提金叶,叶脉为魂,纤毫必现
●一片柔嫩的菩提叶,如何在经过1300℃左右高温之后,不仅没有灰飞烟灭,反而将其美丽的纹路、形态、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茶盏上?
●烧制工艺为二道釉的“原体蘸釉贴烧法”,在世界工艺技术史都是独一无二的!
制作时,先将精选的叶脉清晰、叶形肥大的菩提叶用水浸泡,经特殊处理除去叶肉,保存叶茎叶脉。接着在处理好的树叶筋络上铺层金箔,将其置于盏心并贴合,然后入窖高温烧成。或是在刷地釉、贴叶和晾坯后,入窑前还有一道再覆罩一层稀薄透明釉的工序,这两种方式也可能同时存在。
风格特点:
佛陀说“一叶一菩提”,以菩提叶入茶盏,寓意茶道中蕴藏着佛性与觉悟,可谓“禅茶一味”。菩提叶的叶形完整,舒展飘逸,叶脉丝丝入微,如蝉翼泛着迷人的金光。外壁霁蓝釉色泽深邃如大海,明亮沉静,与内壁24K金的金华璀璨相得益彰。
【一叶一菩提】
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”,原文应是: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这里用菩提代指如来。出自《华严经》。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是微尘之中有须弥、刹那之间有永恒,而且是虽一花一叶,映照大千世界无量巨细,并且摄于周遍无碍的菩提智慧。这和禅宗悟后的境界一样,道无所不在,生活中的一饮一啄,雨丝风片,无不体现道,正所谓:青青翠竹,无非佛理;郁郁黄花,皆是佛法。用叔本华的语言来表达就是:世界对悟性从来都说着清晰的语言。
【霁蓝釉】
瓷器釉色名,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,又称“积蓝釉”、“祭蓝釉”、“霁青釉”。明、清蓝釉均称“霁蓝”,一种高温石灰碱釉。其生坯施釉,1280~1300℃高温下一次烧成。色泽深沉,釉面不流不裂,色调浓淡均匀,呈色较稳定。其釉色蓝如深海,釉面匀净,呈色稳定,后人又称其为“霁青”,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,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,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“上品”。工艺继承元代,延烧不断,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明宣德一朝。
清末许之衡的《饮流斋说瓷》所说:古瓷尚青,凡绿也、蓝也,皆以青括之。刘子芬《竹园陶说》:“青色一种,常与蓝色相混。”霁蓝釉与霁红釉一样,属高温失透釉,以氧化钴(CoO)为呈色剂。
附: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
高43.8厘米,口径5.5厘米,底径14厘米。
扬州博物馆,镇馆之宝。
通体施蓝釉为地,上饰白龙纹,蓝釉呈霁青色。色泽艳丽,白龙在蓝地的衬托之下,更增添了龙的腾飞奔跑之动感,形象生动。
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,2013年被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。
|
|